2009年10月30日星期五

一道曙光

已故赵明福第一次被解剖是由大马政府医院两名
法医,凯鲁阿兹曼和巴拉斯汉验尸作鉴定的。
八月份两位法医出庭供证时,同样列出九大理由,
力证赵明福是 死于自杀

十月份,竟跑出一位泰国女法医普缇,在庭上仅
凭着验尸报告及几张的照片,就推翻了前者的鉴
定,断定 赵明福坠楼前已被害!

两者大相俓庭。案情峰迴路转 !
久盼的这一道的曙光..........是希望!
我们都希望赵家能放下华人传统迷信观念,
为赵兄进行开棺。让世界鼎鼎大名的法医专家
普缇进行第二次的验尸,找出他的真正死因。
为真相查个水落石出!


写于25/10/09)

2009年10月13日星期二

我谈阅读与推理

6月18日开始了TR111阅读与推理的课程。
其目的就是要引导神学生们阅读有学术性的
文章,进行批判以布落格方式去书写。这是
学院首当其冲的“新产品”吧。09一年生
是"白鼠”!
第二学期掀幕了,我就以这一份战战兢兢的
心态去迎接它。六大篇的学术文章硬硬啃下
去 !
8月13日就硬披甲上马,上述的还来不及消化,
把我这种“电脑白痴”+ “顽牛”逼上梁山!
其中苦、酸、辣多于甜滋味。接下来,同学们
一篇篇大作蹴登上格。看花容易绣花难,开始
自己捉襟见肘、力不从心,怪自己孤陋寡闻、
浅尝辄止,不听老人言平时不好好读书,落得
“书到用时方恨少”的下场!
九月是最煎熬人的月份,功课期限逼在眉睫。
讲师的提醒实是“催逼”。于是,一夜之间明
镜照耀下,乍见丝丝白发夹两鬓!
于是,茫无头绪、心惊胆跳往“战场”横冲直
撞过去。闭眼打杀一轮,气喘了,筋疲力尽,
停滞在滚滚沙场中,灰土尘脸,等待血汗流成
的“结果”.......
十月是期待的月份,大局已定,一切真相大白!
从此,李白也明白了!
纵使不能达到理想中的要求,内心也没有交战的
必要。该做的事情都做了、
不该写的东西也写了、
该写的东西却偏偏漏写了!
我的天!
是一种蜕变,学习本来就是一个一生的课题,
何须执着于某些“符号”!
阅读与推理这一个课程,磨砺了我的意志、激发
我奋进的信心,其实也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自
己曾努力过,为自己拼凑过也无愧于心!
“马不打不奔,人不激不发”。

* 谢谢吴慧芬讲师的谆谆教导、鞭策和激励。
* 谢谢瑞兰姐、向勤兄、水上人子兄、鹏翔兄、
及Sceptics 兄,在这一段学习的日子里有你
们从旁陪伴,不断给予指引和鼓励。
谢谢!

2009年10月11日星期日

给少年阿迪的话

你问:“盧云是谁?”
(哈哈,请容许我想一想.......)

盧云(Henri J. M. Nouwen)是一位荷兰人、
一位很著名的神父、心理学家及灵修作家。
在1996年他因心脏病离开人世,享年64岁。
盧云神父是一位心理辅导和灵修学的大师,
也出版无数部有关属灵生命、祷告、独处
和死亡的书籍。这些书的确启迪了千万个
心灵有忧伤的读者;开启了他们的心扉、
重建他们的信心。
然而,盧云神父也曾经历一段日子,掉入灵
命低潮的深渊里!
你是不是觉得很“矛盾?
孩子,既使是神的儿女都会这样。
包括你和我 !
因为神未曾允许天色常蓝,
人生的道路花香常漫!
关键是,在这段痛苦的日子里,盧云神父每
天都给自己写一段“属灵训谕”,去安慰自
己及鼓励自己。他懂得自我治疗。
盧云神父就是透过这样的方法self therapy ,
将自己从心灵死荫的幽谷中走了过来。
后来,盧云神父在Daybreak “黎明之家”
服事那群弱智的人士。

那天,无意中在图书馆找到盧云神父最后的
一本遗著《心灵爱语》。喜出望外,周末在
轻 快铁的车厢里细读着他熬炼出来的极品,
心领神会。合上那本书后,对盧云神父心存
莫大的感恩。因此传短讯于你,鼓励你也去
阅读这一本书。

孩子,我会将所知的都告诉你。也许我们还
可以有进一步的空间去分享更多的事情,除
了盧云神父的事之外,你说是吗?

很怀念你曾经自弹自唱献过的一首诗歌。
天为什么蓝?
草为什么绿?
什么使月亮放光?
什么使太阳温暖?
花为什么香?
鸟为什么唱?
什么使人活著有希望?

爱使天蓝,
爱使草绿。
神的爱使太阳温暖,
月亮放光。
祂的爱使花香鸟唱。
因为爱使人活著有希望。

能否再有机会听这首旋律优美的曲子,
从你那独特、清晰的嗓子传唱?
孩子,人生有起起伏伏,上帝却应许试炼
得恩助。
你要坚强 !好好生活。
愿天父赐你平安。

手的故事

读过这么一则故事。
感恩节到了,
一位老师要求小朋友自由性质画一件最让他们感激
的感恩礼物。小朋友喜跃万分,举起笔在画纸上
龙飞凤舞地描绘他们所盼望得到的“感恩礼物”。
看来能使小朋友心生感恩的事物一定不少。
老师缓步走过每一位小朋友的座位,
有的在画“烤火鸡”、“裙子”、“玩具熊”、
“布娃娃”甚至“模型飞机”......
老师时儿点头、时儿微笑、她欣赏孩子们的作品。
来到小马斯的身旁,老师十分惊讶,
那是一只手!
老师问:“马斯,这是谁的手呢?”
全班同学被这幅画吸引了。
有者说:“是上帝的手,因为祂赐礼物给我们!”
“ 不,是农夫的手,因为他养了很多的
火鸡给我们!”
“ 我说是妈妈的手,她给我缝裙子!”
小马斯静静地,小朋友没趣散开了。课室一片安静。
各自继续画自己理想中的“感恩礼物”。
老师低头轻声问马斯,那到底是谁的手。
马斯目光凝视老师,低声说:
“老师,那是你的手。”
老师这时想起自己经常在休息时间,牵着孤寂无伴的
小马斯在园子里散步。可是,她也经常如此对待其他
的孩子,其实这是极为普遍之事。但是,对小马斯却
将老师牵过他小手的情景,蕴存在小小的心灵里 !

我的孩子,小珍妮,
此刻老师也真的想不起什么时候“牵过你的手”?
阔别八个月,你竟懂得利用手提,毫尽心思按下这宝
贵的问候语:“ Baik belajar, jumpa sudah。”
也许,对一般正常的孩子这是多么简单的事情。
然而,出于你的那双小手,
我岂能不说:“ Syabas !”吗?

(记6日8月09年 Jenny Lim 的短讯)

2009年9月25日星期五

吾观吾点:一个“十五马来西亚”

《15 Malaysia》是由本地著名音乐人及演员张子夫所发
起的。我称他为《15Malaysia》的功臣。
因为他为大马人民做了一直以来人民想做也应该做的事
情 - 反种族运动。反种族主义本来就是这五十年来所
应推广的理念,只是没有做到而已。张子夫就是透过制
作短片,能够通俗,好让平民百姓都能收到反种族主义
的讯息和理念。

在网路上你我都可以免费浏览和下载,就是因为这样造
成官方网站热到爆。反映出《15Malaysia》深受人民的
支持与激赏。不单如此,《15Malaysia》还获得韩国釜
山和台北金马国际影展的青睐,受邀参展。如此一来,
把一个影业寂寂无名的大马带进更广更远的国度,
很值得赞许!无形中,透过这一个机会让世界各国认识
及了解到马来西亚的真实面貌。


《15Malaysia》的短片是由十五位不同肤色独立电影导演
拍摄的。十五个故事成为十五部短片。每部影片介于五
至七分钟但是无结论。不少画面是取自你我在大马生活
的场景里。包含异族恋爱、边缘人、跳槽政客、贪污、
言论自由等等。

很敬佩这一群导演及演员们大胆、出色的执导与演出。
也幸亏是私人企业赞助可以作主,题材的表达方式才能
有自由度和创新。换了由国家官方拍摄,肯定有尺度与
限制,必定被困锁在那种“固定型”的所谓爱国情操里!

据说《15 Malaysia》也遭到一些网民的攻击,认为
《Potong saga》和《Halal》这两部短片触犯了大马
宗教敏感课题。其实短片反映的是民间的真实情况。
提出攻击的人士肯定是胸襟狭窄、思想歪曲的另一族。
看《Meter》凯里可说是讨论度最高的人物。他是巫统
的青团长,在国会里爱玩种族主义的政治领袖。
我们固且不理会演戏本来就是政治人物的本色。
但是,值得令人赞赏是他贵为前任首相的女婿,可以放
下身段,饰演一个傻瓜式的的士司机,滔滔不绝的諷刺
大马足球、英语课题等。这些政治课题从凯里口中说出
来,达到了非常嘲讽及特出的效果。我相信很多大马人
对他的演出会大跌眼镜。与他同台对戏的竟然是出版国
歌惹得满城风雨的黄明志!凯里和黄明志,巫裔和华裔
青年的象征,原来是可以打破种族主义,各族人民可以
互相尊重,和睦共处在一个屋檐下的!

* 喜欢《15Malaysia》短片是因为它有多种语言和语文,
像大马美食“罗杂”合大马人的口味!
* 喜欢它因为导演以幽默有趣,艺术、不严肃的方式呈现
给观众!
* 喜欢它因为有我敬仰的已故导演雅斯敏,
一位不平凡的女人!

钟志邦:政教分离 :新加坡的小个案

所谓政教分离不论是指政治与宗教分离,或是政治与基
督教会分离都是普世都接纳了的原则。除了伊斯兰教的
国家之外。话说是政教分离,但是却不可否认在真正运
作上却又面对那么多纠缠不清的辣手问题。

作者在文中举出超级强国如中国,原则上是支持政教分
离,然而却没有真正严格地去遵守。反而设立国家宗教
局去干涉监视及全面性地管治各宗教,也设法阻止被伊
斯兰教和西藏佛教所利用。美国也不是挂上“维护宗教
自由”的大牌子,对处理政教分离问题也是要多番慎重
考虑吗!印度被称为是“世界最大的民主国家”在处理
政教分离宗教问题上,也是错综复杂不见得有好的记录。

政教分离可以发生在种族单元的国家,却很难施行在多
元文化、宗教、语言和不同肤色的国家如马来西亚。韩
国在七十年代兴起“民众神学”是宗教参政,在韩国民
主化的进程确也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不要忘记,基本上
韩国就只有一个种族,因此,在处理政教的问题上也只
是涉及到以个单元民族内部的问题。

马来西亚巫裔占全国家人口六十巴仙,而且是生养众多,
逐年增长。国家独立后,打个名堂是宗教自由的国家,
事实上伊斯兰教成为了我国的官方宗教。也因此受宪法
的保障和支持。看今天无论大小住宅区、乡镇、大道、
学校、霸市场、甚至工厂到处都有回教堂或祈祷所。
富丽堂皇的伊斯兰宣教机构和大专学府一栋一栋的被兴
建,都反映政府在大力推行伊斯兰化政策。政府部门行
政系统清一色由穆斯林管理,不公平地对待非伊斯兰公
民,这种趋向在三〇八大选前更为突显。当国家领袖喊
话要把马来西亚变成一个神权统治的伊斯兰国家时,
笔者不懂有多少位基督徒国民听后仅当“耳边风”事不
关自,仰或与各不同宗教团结争取政教分离!

作者在文章中以我们的邻国- 新加坡政府对处理政教这
个复杂及敏感问题为例子。

新加坡非常谨慎看待种族和宗教的问题,主要是与它建
国历史背景有关。新加坡因为与马来西亚政治理念不一
“被逐出家门”及殃及五一三流血事件,让新加坡政府
对采用治国方式和措施变得机智。哪一位国民会喜见
“血流成河”?爱民如子的李总理当然不会再让故事重
演,让它导致政治和社会内乱。倒是马来西亚那群英雄
一直高喊民族主义的领袖,继续玩弄种族政治,
让国家蒙羞而已!

新加坡只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弹丸岛国,在政教分离的
问题上所采取的措施确实是非常有效。它在国家宪法
上给于明确保证信教和传教的自由。但是又通过实施
“维持宗教和谐法案”向任何宗教人士发出“禁令”。
该理事会成立了十六年之久都没有介入法令的操作,
也证明该政策和措施是正确。

马来西亚的政治理念和施政方针除非能进行大改革,
各族获得公平对待,政教分离就有望。
不然仅是梦人讲梦话吧了!
我们的邻国新加坡都已为我国树立良好的榜样,
只是本地某些领袖仍愿作“井底之蛙”,
不相信窗外有蓝天吧了!

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梅智理:神学与电影的关系:彼此丰富的途径

六十年代的戏院在大马各市镇极为普遍。后来掀起香港
连续剧录影戏,家家户户都有一台VCD影视机,只须向
录影店租借即可回家一家大小看个过瘾。随着新科技数
码视盘的普及,盗翻版影片随手可得促成今天电影业界
一片“灰暗”。大马戏院也难逃厄运,因为观众大量减
少而蒙受亏损逐间关闭。

本文作者指出电影与神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确,电影不
仅在昔日,同样在今天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
对时下年轻人认为观赏电影是一种娱乐或嗜好。更有些
年轻人众日沉迷于电影中。诚如作者说:“电影世界所
呈现的多是凡俗世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太多丰富的
物质享受,但是人乃渴慕心灵得拓展而追求电影里那种
感性世俗的生活。以为电影可以领人进入自己无法认识
的世界里,忘我的感觉。

很欣赏作者对观赏影片的认真及看见。也许基于他那两
位思想开明的父母,从小就让作者接触电影。他不会沉
迷但是懂得判断电影向人开启的人类世界和道德世界。
的确,时下的年轻人,包括你和我若不懂得将所观赏的
影片作出评估和判断的话,电影就会危害人类的心灵成
为恶魔的工具。看今天许多电影制作人,为赚大钱、为
迎合观众对激情的渴求或偏见而制作许多包含色情、宣
传成分、流于锁碎、煽情的低俗片。

梅智理牧师虽身为一位西方人,在文中可见他的论据中
肯。他评估西方的影片同时香港华人影片。在文中作者
推荐多部值得读者去观赏的影片。笔者不是好戏之人,
不否认一般上的香港、台湾电影题材总是在一个框里:
爱情悲剧、鬼灵、黑社会、历代皇帝的荣与辱、再不就
是纯娱乐性“毛厘头”的诙谐剧。而西片好莱坞也有类
似的爱情片、更恐怖的鬼片、科幻片、谋杀片等。只是
在意义和调子上有所不同。怎样的不同,作者没有进一
步指出。以笔者观西片的经验,西片的剧终往往没有一
个结束,总是让观众有一个空间去思想及期盼它的续集!

西片和华人影片都有其优劣之处。若能像作者所说的,
把华语片和西片结合是美好的。中国影片制作人从西方
的电影制作人吸取灵感,而西方电影制作人也从中国的
历史文化中吸引新灵感,寻找模范。香港是东西文化交
汇的城市,让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接触,可以培养一些
懂得欣赏多个不同文化的人,以开放的胸怀迎对较宽广
的前景。可是这种理念并不能完全被华人接受,正是作
者惋惜的。

作者在文中教导读者们,尤其是基督徒如何进入电影世
界,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就著所见的作出评估与判
断。作者在文中举例多部与基督教故事有关联的电影,
可用神学题目深入地从影片探讨意义。电影中有善与恶、
爱与恨、情与理交缠对应基督徒的伦理。基督徒就要从
那些不容易受基督教操控的故事和观点中有所领悟,以
更有创见、更开放的态度去处理人一些深奥的问题。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电影既然是很好的资源为人
带来娱乐和更新的力量,作者也在文中敍述美国乔治亚
州亚特兰大(Atlanta)的一间教会,经常在星期天傍晚
的团契聚会中播放电影,然后让团友讨论它。这除了可
以将更多人带入教会之外,也激发观众认真地讨论道德
问题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这种“一石二鸟”
的方式可成为马来西亚教会及神学院的模范。即可以促
进神学生之间和讲师们的交流外、教会团契关系也有好
的沟通。诚如作者说的:“事实上,影片往往能够接触
大众,而演讲或讲道的吸引力则较有限制。”

最欣赏作者文章中对影片的分析,尤其曾经一时风靡全
球由米路吉逊执导的电影《受难曲》。笔者曾观赏这部
影片,看后再也不想看。因为不忍目睹耶稣被酷打。罗
马兵丁那种残暴邪恶的表情,看了也很不舒服。这正是
电影制作人的判断和品味过分强调人的兽性,以致把耶
稣受苦重要意义给遮盖了。

很佩服梅智理牧师的这篇文章,经他生花妙笔,娓娓敍
述电影片和书本内容,令人真有“一睹为快”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