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9月24日星期四

梅智理:神学与电影的关系:彼此丰富的途径

六十年代的戏院在大马各市镇极为普遍。后来掀起香港
连续剧录影戏,家家户户都有一台VCD影视机,只须向
录影店租借即可回家一家大小看个过瘾。随着新科技数
码视盘的普及,盗翻版影片随手可得促成今天电影业界
一片“灰暗”。大马戏院也难逃厄运,因为观众大量减
少而蒙受亏损逐间关闭。

本文作者指出电影与神学有着密切关系。的确,电影不
仅在昔日,同样在今天人们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
对时下年轻人认为观赏电影是一种娱乐或嗜好。更有些
年轻人众日沉迷于电影中。诚如作者说:“电影世界所
呈现的多是凡俗世界”。现实生活中确实有太多丰富的
物质享受,但是人乃渴慕心灵得拓展而追求电影里那种
感性世俗的生活。以为电影可以领人进入自己无法认识
的世界里,忘我的感觉。

很欣赏作者对观赏影片的认真及看见。也许基于他那两
位思想开明的父母,从小就让作者接触电影。他不会沉
迷但是懂得判断电影向人开启的人类世界和道德世界。
的确,时下的年轻人,包括你和我若不懂得将所观赏的
影片作出评估和判断的话,电影就会危害人类的心灵成
为恶魔的工具。看今天许多电影制作人,为赚大钱、为
迎合观众对激情的渴求或偏见而制作许多包含色情、宣
传成分、流于锁碎、煽情的低俗片。

梅智理牧师虽身为一位西方人,在文中可见他的论据中
肯。他评估西方的影片同时香港华人影片。在文中作者
推荐多部值得读者去观赏的影片。笔者不是好戏之人,
不否认一般上的香港、台湾电影题材总是在一个框里:
爱情悲剧、鬼灵、黑社会、历代皇帝的荣与辱、再不就
是纯娱乐性“毛厘头”的诙谐剧。而西片好莱坞也有类
似的爱情片、更恐怖的鬼片、科幻片、谋杀片等。只是
在意义和调子上有所不同。怎样的不同,作者没有进一
步指出。以笔者观西片的经验,西片的剧终往往没有一
个结束,总是让观众有一个空间去思想及期盼它的续集!

西片和华人影片都有其优劣之处。若能像作者所说的,
把华语片和西片结合是美好的。中国影片制作人从西方
的电影制作人吸取灵感,而西方电影制作人也从中国的
历史文化中吸引新灵感,寻找模范。香港是东西文化交
汇的城市,让中国与世界其它国家接触,可以培养一些
懂得欣赏多个不同文化的人,以开放的胸怀迎对较宽广
的前景。可是这种理念并不能完全被华人接受,正是作
者惋惜的。

作者在文中教导读者们,尤其是基督徒如何进入电影世
界,培养一种批判性的思维,就著所见的作出评估与判
断。作者在文中举例多部与基督教故事有关联的电影,
可用神学题目深入地从影片探讨意义。电影中有善与恶、
爱与恨、情与理交缠对应基督徒的伦理。基督徒就要从
那些不容易受基督教操控的故事和观点中有所领悟,以
更有创见、更开放的态度去处理人一些深奥的问题。

所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电影既然是很好的资源为人
带来娱乐和更新的力量,作者也在文中敍述美国乔治亚
州亚特兰大(Atlanta)的一间教会,经常在星期天傍晚
的团契聚会中播放电影,然后让团友讨论它。这除了可
以将更多人带入教会之外,也激发观众认真地讨论道德
问题和基督徒的生活方式。笔者认为这种“一石二鸟”
的方式可成为马来西亚教会及神学院的模范。即可以促
进神学生之间和讲师们的交流外、教会团契关系也有好
的沟通。诚如作者说的:“事实上,影片往往能够接触
大众,而演讲或讲道的吸引力则较有限制。”

最欣赏作者文章中对影片的分析,尤其曾经一时风靡全
球由米路吉逊执导的电影《受难曲》。笔者曾观赏这部
影片,看后再也不想看。因为不忍目睹耶稣被酷打。罗
马兵丁那种残暴邪恶的表情,看了也很不舒服。这正是
电影制作人的判断和品味过分强调人的兽性,以致把耶
稣受苦重要意义给遮盖了。

很佩服梅智理牧师的这篇文章,经他生花妙笔,娓娓敍
述电影片和书本内容,令人真有“一睹为快”的感觉。

1 条评论:

  1. 电影可以把许多真实人生的瞬间拉长胶卷来描画,也可以把人生许多故事浓缩在一句对白里。

    所以重点是我们怎么去看影片中与我们互相呼应的瞬间和冗长的经历。

    神学则在人的生活中提供一个祂者与你共思的场景,除非我们在生活和思索时,完全不让我们所认识的上帝插手这些长长短短的瞬间与过程。

    此外,我不认为《耶稣受难曲》过份渲染人的兽性——如果你看过反贪污局比较斯文和比较不斯文的逼供。他们只是有技巧的保证你的血往里面流而已。

    回复删除